Telegram Channel
记录和分享有趣的信息。

Record and shar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Golang 踩了个很无聊的坑,今天我在魔改 one-api,写了个单元测试,但是一运行就报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从没见过的错。查了半天发现作者老哥居然在 init() 里写 flag.Parse(),然后导致 test 的 flags 也被这个 init() 捕获然后报错。各位千万别在 init() 里写 flag.Parse() 啊。
https://copilot.microsoft.com/ 微软把 Bing Chat 和 Bing dall-e-3 都集成到这个页面了。虽然名义上是“免费”,但实际上在这里画图会同步消耗 dall-e-3 页面上的 boost 配额。而且目前 bug 还挺多的,vision 功能显然是挂掉的,chat 看上去也仅仅集成了 web-search 的 function。
GitHub Repo Settings 里的这个 CodeQL analysis 强烈推荐,扫描各类代码漏洞非常好用。
各位如果最近抢了国内的廉价 VPS 不知道拿来干嘛,可以考虑跑一个 tailscale derper 做境内中转。

参考资料:

- https://blog.laisky.com/p/tailscale/ 容器安装 derper 一节

具体步骤:

1. 首先你已经有了 tailscale 账号
2. 你有自己的域名,然后拿到 dns server(如 cloudflare)的 access token
3. 服务器上装好 docker,域名指向这个服务器,用子域名也 ok
4. 在服务器上运行 swag + derper 的 docker compose
5. 编辑 swag 的 dns-conf,填入你的 dns access token,重启 swag
6. 等待 swag 成功申请到证书,重启一下 derper,检查一下 derper 成功加载了 TLS(derper 的日志里有这么一行 derper: serving on :YOUR_PORT with TLS
7. 去 tailscale ACL 把你的 derper 地址和端口配置好

注意:derper 可以挂在子域名和自定义端口,这样不会和你的既有服务冲突。

注意:如果你的域名没有备案,而且部署的服务器是境内的,那么不要用 443 端口!部署好后不要手贱用浏览器去访问!
实测腾讯云是不会阻断非 443 端口的未备案 HTTPS 流量的,当 derper 完全可以!

docker-compose 和 acl 配置可以参考附件
《蒙古帝国的兴亡》,日本人写的蒙元史,非常有趣,详细介绍了蒙古诸王的兴盛与变迁。

某种意义上,一个地位不稳固的中央王朝往往是对民生最为宽容开放的王朝。比如忽必烈虽然贵为大汗,但是元朝从未能统一所有的蒙古部落,始终处于西部四王的长期威胁之下,这也使得元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宽容的王朝之一,重视商业,对外开放,多族共和(被称为南蛮的汉族除外)。
以至于朱元璋总结称:元朝以宽失天下。

最终朱元璋的明王朝实际上也并未击败蒙古帝国,严格地说他只是驱逐了早就被蒙古部落所放弃的元朝幼帝。而蒙古王朝的各部落们早在从东欧到南亚的广阔土地上开枝散叶,并且直接促成或参与了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莫卧儿帝国、萨法维王朝的建立。

从历史的眼光看,虽然明朝的建立被汉人视为驱逐鞑虏,但其实明朝的整个体系都是一次可耻的历史大倒车,明朝建立的统治体系,将会成为长久笼罩这片土地的梦魇。 #book
我的 macbook 是通过一根 usb-c 连接到显示器供电的(线材是青州小熊那买的廉价 4K 线),以前每次拔掉再插上,macbook 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正确识别到显示器,表现为反复闪屏。后来发现是 usb-c 线离对面同事的 usb-c 线太近了,我用笔筒把两根线隔开后就解决了。有遇到类似问题的可以检查下自己的排线…
感觉 DDIA 这书对一致性的理解是有点弱的。read-after-write 是一致性中的 realtime 特性,而且也没区别讨论当前节点和多节点情形。在多节点情形的可选解决方案中,居然完全没提到最经典多读多写 R+W>N 方案来实现一致性。
—-
fix:作者在后面的无主 quorum 里提到了。其实在有主里这也是常见做法。
在GitHub的一个事故中,某个数据并非完全同步的MySQL从节点被提升为主副本,数据库使用了自增计数器将主键分配给新创建的行,但是因为新的主节点计数器落后于原主节点(即二者并非完全同步),它重新使用了已被原主节点分配出去的某些主键,而恰好这些主键已被外部Redis所引用,结果出现MySQL和Redis之间的不一致,最后导致了某些私有数据被错误地泄露给了其他用户。
—-
《DDIA》第五章的例子,使用分布式 ID 可避免此类问题。至于分布式 ID 的局部性问题,可参考 UUID7 的思路,以时间戳为前缀。
听安全大佬介绍了一下 security posture management,去了解了一下。

主要是 CSPM、DSPM,核心点如下:

1. vendor independent,不依赖于某个云,而是关注于跨云管理
2. DSPM 以数据为核心,关注敏感数据发现,尤其是数据在哪、谁在访问、访问方式等
3. CSPM 以配置为核心,提出云时代最大的安全风险就是配置错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概念:

1. CWPP 这是比较传统的云主机防护 agent
2. CASB 跨云 API 的跳板机
3. CIEM 跨云的权限管理(IAM)
- IAPM 感觉和 CIEM 类似
4. NSPM 跨云的网络策略管理
5. ASPM 安全左移,更关注 dev 侧的安全发现

总的来说,一个大趋势就是跨云、下云,让用户摆脱云的控制。
而且部署方式也从 agent 到 agentless 的演变,提供安全 SaaS 云,
以 API 的形式对多云进行远程扫描。

核心概念应该来自于 Gartner 的报告,售价两千刀,没有搞到全文,只有零零散散的引用。

相关的一些参考资料:https://laisky.notion.site/6-Categories-of-Cybersecurity-Posture-LinkedIn-09ca9919136d4982b2c2ce97826241ab?pvs=4
sudo docker system prune -a

/var/lib/docker 莫名占用太多空间的话,可以考虑试试这个命令,没准有惊喜。
看来 docker rmi 也有很多东西删不干净。
Telegram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