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Channel
《量子之谜——物理学遇到意识》(Quantum Enigma: Physics Encounters Consciousness)。

此书作者曾经和爱因斯坦共进晚餐,爱因斯坦问起作者对量子力学神秘现象的理解,但是作者那时候作为一名学生,只关心数学形式体系,爱因斯坦对此很失望,也没有再继续深入交流。后来作者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开始认真思考量子力学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形成了很多的独到见解。通过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到量子世界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其所揭示的世界的本质的演化。

经典物理长期被还原论所主导,即认为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但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颠覆了这种观念,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宏观物质的实在性、局域性和微观世界荡然无存。

量子之谜中最核心的谜团就是“意识”所起的作用。一个微观粒子在被观察前以物质波的形式存在,表现出波的特性(如干涉现象)。但是一旦被观测,它就会变成一个确定性的粒子。物质波不是粒子在某处的概率,而是被观察到在某处的概率,物质波就是粒子本身。冯诺依曼证明,在一个隔离的微观系统里,必须要有观察者(意识)的存在,这个系统的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这就使得意识成为微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book

prev: https://t.me/laiskynotes/330

>>>>>>>>>> 以下为笔者的脑洞 >>>>>>>>>>

读这书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微观系统一定要在足够低的温度和尽可能隔离的环境下,才会表现出量子特性。那么我突然想到,物理规律本身,也许不是从微观构建而来,而是从宏观向下涌现而出。处于互相交互的物质会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律,整个宇宙都处于互相的纠缠态之中,所以整个宇宙都表现出相同的物理规律。但是如果我们构建一个隔离系统,低温可以约等于认为是隔离了和外界的交互,那么这个被隔离的系统就无法在表现出相同的物理规律,我们要想观测到它,也就是要让它遵循我们的物理规律,就必须和它产生交互,这也就是“观测/意识”为什么是必须的,因为这就代表了物理规律本身。

这并不是人择原理,实际上没人也完全可以,意识的意义不在于意识本身,而在于意识诞生于这个物理规律下的宇宙,所以意识本身就是这个物理规律的一部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用物理学证明这一点,因为就如果哥德尔不完备性,一个自举的系统是无法同时具备完备性和相容性的。
 
 
Telegram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