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Channel
读完《一个国家的起飞》,围绕 ARJ21-700 支线客机讲述中国的民航客机自研之路。

外行看“自研飞机”,喜欢关注其中有多少部件是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因此也经常批评国产大飞机“不过是组装品”。但实际上商用大飞机的产品之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系统集成和客户服务。波音公司总裁费尔·康迪特(Phil Condit)曾将波音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成功地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系统集成商”。在吸取过去数次失败的项目教训后,ARJ21 在立项之初就确认自己的目标是获得 FAA 适航认证、有完善客户服务能力、采用成熟部件组装具有经济价值的支线客机品牌。FAA 甚至专门成立了上海办事处,来协助 ARJ21 的适航认证工作。

没想到,整个适航认证过程中最漫长的一步是自然结冰飞行,这一实验有苛刻的自然环境要求,而且为了能够穿越结冰云层,飞机不能按照预定的航线飞行,而是需要在一个空域内自由飞行,但是中国航空管制非常严格,每次飞行都需要向空军提交飞行许可,在乌鲁木齐花费了四年也未能完成该项实验,最终还是决定转场前往加拿大的温莎机场,成功完成了试验。

书中还提到,因为 ARJ21 机型较小,机翼高度偏低,如果将发动机吊装在机翼下方,在滑行时容易吸进跑道上的杂物。波音-737 为此专门把引擎进气口给改窄了,而 ARJ21 则决定将引擎改装到尾部。 #book
 
 
Telegram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