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Channel
记录和分享有趣的信息。

Record and shar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读完《李光耀观天下》(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首任总理,经历了新加坡独立、民主化建设、中国的改革开放、亚洲金融危机等诸多重大事件,对地缘政治和民族秉性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本书就是以他的这些个人见解为基础的一本访谈录。

我个人认为,虽然书中屡次强调新加坡民主,但李光耀的价值观是偏向于开明的独裁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对于威权政府的推崇,他和施密特对谈时也特别提到了“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他所推崇的“政治家”就是如他自己这样的“开明的威权统治者”。

我现在已经对这些权势人物的“侃侃而谈”完全祛魅了。这些观点都是初看很有道理,但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缺乏事实和细节,都是一些高屋建瓴的主观臆断。这些权势人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独立演讲时都看似逻辑严密,充满智慧,但是他们的演讲中一定不会有另一个地位平等的反对者提出质疑,因为他们那些逻辑之所以初看上去自洽连贯,就是因为没有人指出那些隐藏的漏洞和事实错误而已。本书自然也不能免俗,书中的采访者基本都是在迎合李光耀,偶有一个地方稍稍到了反对党的不同意见,李光耀隐藏于温和下的跋扈就露了出来。 #book
《Industry Scandal: The Loss Of Nutrients》,一部很有趣的关于农业的纪录片,人们只关心作物的产量,使得专注于研究标准化高产杂交作物的大型种子公司逐渐垄断了全球的作物种子,它们以超乎想象的高价向全球出售标准化的高产作物种子,赚取丰厚的利润。比如一吨番茄的种子甚至可以卖到 6 万欧元。

这些单一标准化作物严重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加剧了食品供应链的脆弱性。更重要的是,随着作物产量的增长,作物的营养含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降,如番茄中的一些营养成分甚至损失了 70% 以上。人们普遍认为过去的食物更加美味,这个观念是正确的,基本上营养越丰富的食物味道也会越好。但是现在的产业化农业片面追求高产和耐腐,事实上已经导致作物的营养大不如前。

片中还走访了位于印度的种子农场,实际上很多跨国集团的种子都是在印度生产的,因为印度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而且大量使用非法的童工和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妇女,为这些跨国公司提供了极大的利润空间。这些种子公司还打包兜售化肥和农药,绑架了农场主的生产方式,并进一步通过垄断来攫取利润。

就跟之前提到的 Family Farm 一样,人们应该尽可能的从大型产业化农业中解放出来,回归自给自足的多样性小型化农业,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化发展,而且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富有营养且可口的食物。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顺带谈点题外话,很多人似乎都很憧憬美国的“大型机械化农业生产方式”,但其实这种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而且是土地生产效率最低的一种农业形势。美国因为地广人稀,人工比地贵,所以利用极少的农业人口在广阔的土地上采用这种低效的生产方式。但是即使如此,美国的农业也是不可持续的,已经面临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欧美洲的白人在数千年的文化史中从来没有学会如何可持续的发展农业,这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循环往复的农业崩溃史,基本上所有的文明都以土壤流失或盐碱化而结束,从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文明到罗马帝国的北非农场莫不如是,全靠近代化肥的发现挽救了欧洲人,暂时缓解了这个崩溃的循环。
更多的细节可以参考这本书: https://blog.laisky.com/p/dirt/

prev: https://t.me/laiskynotes/284
next: https://t.me/laiskynotes/320
Laisky's Notes
看到 Laixintao 提到的这个需求,挺有意思的,希望通过 URL 来长期保存目标网页,我就顺手写了一个很简单的实现。 https://ario.laisky.com/proxy?url=https://t.me/laiskynotes 按需修改 url= 后的目标地址即可。 (服务器配置很低,请求太多的话随时死给你看🤪)加了个队列,慢,但是基本不会死。
这个接口是通过 headless chrome 抓取和渲染网页,运行中发现服务器上产生了大量的 chrome zombie process,搜了一下原来是容器里的 Chrome 的信号处理会有点问题导致子进程没有被正确回收。解决办法是运行 docker 容器的时候加一行 --init,compose 的话加一行 init: true。这样容器就会以 init 为初始进程,来协助收割僵尸进程。
看到 Laixintao 提到的这个需求,挺有意思的,希望通过 URL 来长期保存目标网页,我就顺手写了一个很简单的实现。

https://ario.laisky.com/proxy?url=https://t.me/laiskynotes

按需修改 url= 后的目标地址即可。
(服务器配置很低,请求太多的话随时死给你看🤪加了个队列,慢,但是基本不会死。
https://app.laisky.com/jav/search?q=sone ⚠️🔞周末写脚本整理库存时为了方便信息检索,顺手搞了个查询接口,可以根据任何关键字查询影片信息,请自行替换 q= 后面的查询词。有需自取,不知道是什么就不要点不要问😁 ⚠️🔞
America’s right-wing radicals - US veterans against democracy

2021 年 1 月 6 日美国国会山暴乱开始讲起,指出当时的混乱中明显有一帮人非常有组织纪律,进而引出了以美国退伍老兵为核心力量的极右翼武装组织。退伍老兵对美国社会的一些现实不满,再加上对融入和平社会存在障碍,极易被各种极右翼组织洗脑,这些组织打着“保卫宪法”的口号,可以给予退伍老兵所习惯的“使命感和归宿感”,同时还能让他们重新回到武装组织,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很大的规模。

美国军人在参军时都进行过“保卫宪法”的宣誓,但是极右翼的“保卫宪法”事实上是破坏宪法。因为宪法的解释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而极右翼组织却认为自己有权利对宪法进行解释,所以极右翼事实上的诉求是反宪法、反联邦、反民主。

本来还回顾了 3K 党等历史上的极右翼历史,指出老兵在很多时候都是这些极右翼的中坚力量。而且美国的司法机构对于境内恐怖组织缺乏相关立法和监管,往往将这些白人为主的恐怖活动视为孤立案件,而忽略了其背后的组织性质,这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态度有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一不同使得很多事实上就是恐怖组织的极右翼组织得以在美国长期合法存在。

美国人口中的白人比率正在逐渐降低,而以法西斯、白人至上为核心理念的极右翼组织显然不会长期存在,那么他们是会随着移民涌入逐步和平解体,还是会做出激烈的困兽之斗呢?这是威胁着美国社会和平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next: https://t.me/laiskynotes/315
电商的美国游戏,靠卷赢不了:Temu 从来不只是一个关于电商的游戏,更是一个有关城市规划与国家发展的隐喻。

https://laisky.notion.site/by-MasterPa-91c9e21fddc649888b1024e156e464eb?pvs=4

一篇关于美国电商、城市建设和物流的文章,写得很好,信息量十足。 电商的美国游戏,靠卷赢不了 - by 汉洋 MasterPa - 汉洋叭叭 | Notion
一个可以把 Telegram Channel 变成博客的小项目,我也跑了一个玩玩 https://notes.laisky.com/

可以通过 Docker 运行: https://github.com/Laisky/VPS/blob/ef4c83f028fc092c9f3a45cb3efef7e22f4c6274/b1-docker-compose.yml#L478-L488

ENV 文件的格式参考: https://github.com/ccbikai/BroadcastChannel?tab=readme-ov-file#%EF%B8%8F-configuration

注意,它是容器启动时抓取 telegram 数据的,所以需要时不时重启一下容器来更新数据。

搜索还是很糟糕,推特卡片适配也不好,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打磨,目前感觉还不如 telegram web。
读完《大征服:阿拉伯帝国的崛起》(The Great Arab Conquests: How the Spread of Islam Changed the World We Live In)。此书详细介绍了公元 622 - 750 年的穆斯林早期大征服运动(Early Muslim Conquests)

自从穆罕穆德创立军事政权以来,穆斯林在相对较短的一百年间,就通过一系列的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从西班牙、法国一直延伸到印度河与中国。但是这次征服运动的形式在历史上非常新颖,和此前的亚历山大大征服和罗马帝国的征服有很大的不同。某种意义上上可以说,穆斯林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的以如此少的军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征服如此巨大的疆域,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征服形式只是名义上的征服,既不寻求政治体制的改革,也不寻求宗教的扩张,而更多的仅仅是利用本地的势力集团矛盾,鼓动大利益集团推翻过去的王权,转而向穆斯林新政权交税。对于当地名门望族而言,换一个效忠对象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何况新政权收取的税赋更低,而且还能给予更大的自由。

这种以低税和自由为诱惑,鼓动当地势力集团推翻统治者的征服模式,叠加上拜占庭帝国和萨珊帝国因为连年征战而人心涣散,双方都陷入了内部混乱的历史机遇期,短时间内就将希腊统治者赶出了北非和中东,并完全颠覆了萨珊帝国。不过,虽然名义上穆斯林统治了北非至中东的广大地区,但这些地区的行政机构和宗教结构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本地势力集团仍然是实际的统治者,各个宗教也依然自由的传播,在很多城市甚至禁止穆斯林入城和礼拜。直到一百年后的阿拔斯王朝才开始对这些地区进行更深层次的宗教和政治改革,虽然此举在各地也引起了反抗的火花,但那时为时已晚,穆斯林政权已经在这些地区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书中还提到,穆斯林将希腊政府赶出中东和北非后,完全接管了当地,所以本来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的中东和北非如今成为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而穆斯林对波斯的征服是很不彻底的,征服波斯的期间还出现了大征服的第一位叛军伊本·艾什阿斯(Ibn al-Ash'ath),他的背叛使得波斯得以保全了自己的独特文化与语言,当伊朗脱离哈利发王朝时,其宫廷内仍然在使用自己的波斯语,伊朗至今也不能被称为一个阿拉伯国家。

题外话,犹太教、基督教、阿拉伯教几乎都起源于同一个地区,遵循同样的传播路径。公元 732 年法国军阀 Charles Martel 在 Tours 击败了前来袭掠的穆斯林军队,意外阻止了伊斯兰向欧洲的扩张。现在看来,这可能只是延缓,而不是避免。 #book
NATO - The largest military alliance in the world

详细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组织(北约)的前世今生。二战后为了预防下一场战争,西方联盟成立了北约(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苏联成立了华约(Warsaw Treaty)。冷战后苏联解体,华约组织也随之解体,大批从苏联独立出来的东欧共和国因为担忧俄罗斯帝国主义的威胁,纷纷加入北约,导致北约的范围不断东扩,反而成为俄罗斯帝国主义侵略行动的借口。

本片还详细解读了广为人知的北约第五条款(Article 5),即北约成员国之间的互相防卫条款。其实这个条款并不是一个自动触发的防御机制,而只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约定。当有成员国被攻击时,其他成员国需要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并没有规定其他成员国一定要参战,更别提宣布参战后也不一定会有具体的行动。历史上最著名的第五条款案例是 911 事件,美国以遭受攻击为由将北约拖入了阿富汗战争。

北约事实上提供的防御纽带并不是第五条款,而是强国对东部边境的军事部署,如德国在波兰边境的部署,这些实际的部署是才是北约共同防御的信心来源。

在冷战后的数十年和平中,欧洲国家陷入了和平的幻觉之中,相信美国的保护,逐步削弱了军备。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暴露出欧洲军事力量的薄弱,集齐整个欧洲的军事工业都无法和俄罗斯抗衡。尤其是随着美国保守孤立主义逐步占据政治舞台,美国退出北约的可能性日益高涨,欧洲国家迫切需要在新的框架下重建军事力量。

北约为欧洲带来了近 70 年的和平,如今战火重回欧洲,未来仍充满变数。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Telegram 的中文搜索实在过于糟糕,给这个 channel 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的搜索功能。

使用方法是先添加 bot @laisky_alert_bot ,然后发送 /notes_search 命令,等待回应后直接发送要搜索的关键词即可。
这个项目有点意思,self-hosted 的通用视频下载器,测了一下支持 Twitter(X)、Youtube,可惜不支持 Instagram。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alexta69/metube

我也跑了一个,有兴趣可以玩玩 https://yt.laisky.com/
Windows 宿主机被我搞死机了,等我下班回去重启… 修好了)

youtube 下载下来是 V9 编码,mac 默认不支持,需要通过第三方播放器播放,或者直接用 Chrome 播放。 GitHub - alexta69/metube: Self-hosted YouTube downloader (web UI for youtube-dl / yt-dlp)
总算把 TON, The Open Network 的白皮书看完了。这个白皮书里描写了一个非常具有野心的技术架构,可以认为它把目前还处于计划中的区块链技术都全部作为基础设施实现了,提供了目前业界最高性能和兼容性的基建。我在这里先简单记个笔记,之后有空写篇博客水文。

当我们提到 TON 时,指的不是一个链,而是一系列链在不同维度组合。首先 TON 有一个扮演全局状态的 master chain,但是这个链只负责状态,不负责具体的 COIN 和账本。在 master chain 之上,可以支持 2^32 个 work chain,每一个 work chain 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 COIN 和 protocol,只要这个 work chain 定期将自己的状态提交到 master chain 即可。目前 TON 有一个 work chain,就是 TON coin chain。我们可以认为,TON 天生就自带 layer-2 结构,而且这个 layer-2 还是无限扩展的。

每一个 work chain 还可以根据负载继续动态拆分,最多拆分为 2^60 个 shard chain。理论上每一个账户都可以独占一个 shard chain,每一个账户独立维护自己的 COIN/TOKEN 余额,每一个账户间的交易都可以完全并行。账户与账户间通过异步消息进行传递,消息在 shard chain 间传递的路径为 log_16(N) - 1,其中 N 为 shard chain 的数量。假设目前有 4000 个 shard chains,最多中转两次就能完成消息传递。shard chain 为 TON 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并行度,使其成为目前市面上最快的 layer-1,吞吐量理论无上限

TON 采用 PoS 共识,work chain 的区块经过所有 validators 的校验后可以进入 master chain。validators 还会拆分成小组,构成 shard chain 的 validators。任何一个 validator 可能会被分配给多个 shard chains,这些校验工作可以完全并行运行。除此外还有 fisherman 可以对历史区块提出挑战。

为了尽可能避免硬分叉,TON 所有链上的区块实际上也是一个称为 vertical chain 的子链,只是正常情况下它们是只有一个区块的链。当需要对历史进行矫正时,无需硬分叉,而是在对应的区块上再提交一个新区块即可。

可以看出 TON 提供了近乎无限的并行度和兼容性,难怪称之为 Blockchain of Blockchains。甚至理论上说,目前业界所有的区块链,都可以作为 work chain 运行在 TON 的网络之上。 #blockchain

prev: https://t.me/laiskynotes/281
next: https://t.me/laiskynotes/318
《The Arctic - Putin’s New Frontier》讲述俄罗斯势力向北极圈的扩张,提到了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很有趣的事情。

俄罗斯为了在极北地区维持存在,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个大问题,于是俄罗斯开发了浮动核电站(FNPP,floating nuclear power plant)Akademik Lomonosov 号,从最西端芬兰附近的 Murmansk 穿越北冰洋停靠在俄罗斯最东端的 Pevek,为当地的采矿业提供能源。法国的能源巨头 Total Energy 也深度参与了俄罗斯的极北能源园区的建设。

俄罗斯在北极圈内挪威的领土 Svalbard 岛上竟然还有两个殖民地,名为 Barentsburg 和 Pyramiden。根据上世纪初的合约,俄罗斯只要在当地维持有经济活动,就可以继续无限期地保留这两个殖民地。

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富裕的矿产资源变得越来越容易开采,俄罗斯作为一个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的国家,自然不会放过北极这个富矿,可以想象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Telegram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