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很多人都在转发说 Trump 废除了有 60 年历史的平权法案(EO 11246: Equal Employment Opportunity)。
刚看到的时候我也觉得非常震惊,随手搜了一下也确实有很多大媒体也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我决定稍微认真调研一下。
可以在白宫的官方网站上找到 Trump 政府发表的 《ENDING ILLEGAL DISCRIMINATION AND RESTORING MERIT-BASED OPPORTUNITY》。仔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实际上平权法案在漫长的历史中包含有大量的修正案,尤其是近年的一些修正案在其中增加了不少 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的内容。而川普本次的撤销针对的正是这些修正案,而不是平权法案本身。
可以看到有三个修正案被废除:
* EO 12898 (1994):关于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环境正义的政策。
* EO 13583 (2011):建立联邦政府范围内促进劳动力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倡议。
* EO 13672 (2014):修订《11246号行政令》,禁止联邦承包商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就业歧视
尤其提到这一条,"Ending permitting identity-based workforce balancing",和我此前提到的高校废除 AA 法案很类似,估计应该能利好亚裔求职者。
* summary by AI
刚看到的时候我也觉得非常震惊,随手搜了一下也确实有很多大媒体也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我决定稍微认真调研一下。
可以在白宫的官方网站上找到 Trump 政府发表的 《ENDING ILLEGAL DISCRIMINATION AND RESTORING MERIT-BASED OPPORTUNITY》。仔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实际上平权法案在漫长的历史中包含有大量的修正案,尤其是近年的一些修正案在其中增加了不少 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的内容。而川普本次的撤销针对的正是这些修正案,而不是平权法案本身。
可以看到有三个修正案被废除:
* EO 12898 (1994):关于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环境正义的政策。
* EO 13583 (2011):建立联邦政府范围内促进劳动力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倡议。
* EO 13672 (2014):修订《11246号行政令》,禁止联邦承包商基于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就业歧视
尤其提到这一条,"Ending permitting identity-based workforce balancing",和我此前提到的高校废除 AA 法案很类似,估计应该能利好亚裔求职者。
* summary by AI
读完《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正如书名,本书试图从美苏全球抗衡的角度来诠释发生在中国的国共对抗。
首先要理解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美苏大背景。苏联为了在对德战争中取得英美的援助,通过更换国歌,解散共产国际等行动,展示自己放弃了世界革命的使命。所以苏联明面上是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斯大林也多次表示“中共并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但是苏联基层官兵,对同样信奉马列主义和国际歌的中共是有好感的,比如占领满洲的苏联部队就给予了中共巨大的精神和物质支持。而美国对于国民党的支持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史迪威时代,美军为了筹备以中国为大本营的对日登陆作战,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物资。但是随着史迪威离开中国,以及美国放弃了对日登陆作战,中国战区的优先级在美军的物资供应链中跌落谷底,再加上马歇尔完全被周恩来所蒙骗,在斡旋中一边倒的支持中共,美国骤然放弃了国民党,让已经全面美械化的国民党军队连弹药补给都无法得到,给国民党军的作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马歇尔访华时期,马歇尔竭尽自己所能切断了国民党的一切物资供应。而与其同时,苏联以朝鲜的港口和铁路为中转站,向中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大量补给。更有甚者,在马歇尔等人的指示下,联合国救济物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直接送往了中共根据地,援助的物资和卡车甚至让一部分中共部队实现了摩托化,美军提供的各地航线也成为中共军官重要的联络线。这实际上完全违背了联合国面向平民救济的初衷,但是美国政府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执行了这一系列的行动。这也是蒋介石对马歇尔等人深恶痛绝的原因,马歇尔在中国内战结束后也在美国国内遭受军界人士的广泛批评,但是已经于事无补。
不过虽然美苏在中国内战中拉偏架,但是这并不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就如同魏德迈将军对国民党所说:“无法用武力击溃中共,因为中共只是一种外来的思想疾病,中国的病症核心在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如果国民党能够自我革新,为中国人民带来平等公正与自由,那自然没有中共的生存空间。”实际上中共在根据地所广泛实施的土改和国民党的法令并无差别,只是国民党除了小范围试点外根本就没执行过。
最终经济崩溃的国民党走上了彻底的失败,在苏联大力支持下的共产党军队取得了胜利。毛泽东通过朝鲜战争向斯大林提交了投名状,换回了斯大林的信任(毛本想把朝鲜战争无限进行下去,直到被主张和平发展的赫鲁晓夫喊停)。但是朝鲜战争也引起了美国对东亚的重新重视,并且坚决了其保护台湾海峡的决心。 #book
摘抄: https://blog.laisky.com/p/chinese-civil-war/
首先要理解当时全球范围内的美苏大背景。苏联为了在对德战争中取得英美的援助,通过更换国歌,解散共产国际等行动,展示自己放弃了世界革命的使命。所以苏联明面上是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斯大林也多次表示“中共并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但是苏联基层官兵,对同样信奉马列主义和国际歌的中共是有好感的,比如占领满洲的苏联部队就给予了中共巨大的精神和物质支持。而美国对于国民党的支持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史迪威时代,美军为了筹备以中国为大本营的对日登陆作战,向国民党提供了大量物资。但是随着史迪威离开中国,以及美国放弃了对日登陆作战,中国战区的优先级在美军的物资供应链中跌落谷底,再加上马歇尔完全被周恩来所蒙骗,在斡旋中一边倒的支持中共,美国骤然放弃了国民党,让已经全面美械化的国民党军队连弹药补给都无法得到,给国民党军的作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马歇尔访华时期,马歇尔竭尽自己所能切断了国民党的一切物资供应。而与其同时,苏联以朝鲜的港口和铁路为中转站,向中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大量补给。更有甚者,在马歇尔等人的指示下,联合国救济物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直接送往了中共根据地,援助的物资和卡车甚至让一部分中共部队实现了摩托化,美军提供的各地航线也成为中共军官重要的联络线。这实际上完全违背了联合国面向平民救济的初衷,但是美国政府在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执行了这一系列的行动。这也是蒋介石对马歇尔等人深恶痛绝的原因,马歇尔在中国内战结束后也在美国国内遭受军界人士的广泛批评,但是已经于事无补。
不过虽然美苏在中国内战中拉偏架,但是这并不是国民党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就如同魏德迈将军对国民党所说:“无法用武力击溃中共,因为中共只是一种外来的思想疾病,中国的病症核心在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如果国民党能够自我革新,为中国人民带来平等公正与自由,那自然没有中共的生存空间。”实际上中共在根据地所广泛实施的土改和国民党的法令并无差别,只是国民党除了小范围试点外根本就没执行过。
最终经济崩溃的国民党走上了彻底的失败,在苏联大力支持下的共产党军队取得了胜利。毛泽东通过朝鲜战争向斯大林提交了投名状,换回了斯大林的信任(毛本想把朝鲜战争无限进行下去,直到被主张和平发展的赫鲁晓夫喊停)。但是朝鲜战争也引起了美国对东亚的重新重视,并且坚决了其保护台湾海峡的决心。 #book
摘抄: https://blog.laisky.com/p/chinese-civil-war/
今天刚从香港游玩 + 办卡归来,之前道听途说的很多攻略实际上都不对,如果各位有需要,我这里记录一下迄今为止的正确信息。
HSBC 建议柜台办理,线上业务并不成熟,很容易失败。提前网上预约的话可以在预约的时间点插队加速办理。否则就是早上 9 点和下午 1 点现场取号,5 分钟左右号就会被拿完。半天可以办理 12 人左右,下卡成功率 50% 左右,每人的问题都不一样,随意性很大,尽量准备然后靠运气吧。住址证明、银行流水和投资证明一般是必要的。汇丰是现场出卡,然后当场存款 100 HKD 即可。选择 HSBC 线上办理需要等待几天审核,结果不明确,不如柜台立刻可以知道结果。
不同 hsbc 网点的政策都不一样。有的只接待预约,有的也接待 walk-in,有的是有预约凭证,有的就只是口头预约。我这次是在尖东半岛中心店办的,可以 walk-in。
地铁站和银行网点都有免费 wifi,办理线上业务必须连本地 wifi。大陆手机卡开港澳漫游是办不了的。
香港海关入境小票还是建议保留,虽然大概率用不上,但是不排除仍然有一些柜员会要求出示。线上银行开户都需要微信移民局小程序上申请出入境记录的 pdf(这个 pdf 的生成时间要看运气,有的人入境后就能下载,有的人最晚要等到次日)。而你拿到这个 pdf 后再继续注册业务可能仍然需要香港 wifi。所以,按照目前的新政,最坏情况下,那些线上申请的银行需要连续两天都在港。
深圳有上百个自助的港澳通行证签注机,“深圳出入境”微信公众号可以查询签注机的位置,其中有不少是 24 小时开放的,带上身份证就可以自助办理香港签注。非深圳户籍无法办理个人旅游签注,但不用担心,办理团体签注就行,L 签和 G 签现在完全没区别,过关时没人过问。我一家三口拿着 L 团签走人工查验也没被问就直接过了。
深圳到香港的地铁基本每十几分钟就有一班车。建议你提前买好往返票,时间尽量晚,因为港深高铁可以改签四次,你出发前再临时改签到最近的车次即可。我这次是住深圳,每天往返,西九龙过两次海关的时间在 30 分钟左右,高铁单程 18 分钟。
香港现在支付宝普及率很高,地铁也能用支付宝或云闪付,事先准备的港币根本花不出去。考虑品质的话,餐饮感觉比上海便宜得多,100 来块就能吃到很好的食物。iPhone 用户可以在 Wallet 里开通八达通(Octopus),可以刷卡支付一切。
家属还不慎将手机遗失在太平山顶了,电话联系工作人员后次日帮忙送到山下车站,顺利找回。
祝各位开卡顺利。
HSBC 建议柜台办理,线上业务并不成熟,很容易失败。提前网上预约的话可以在预约的时间点插队加速办理。否则就是早上 9 点和下午 1 点现场取号,5 分钟左右号就会被拿完。半天可以办理 12 人左右,下卡成功率 50% 左右,每人的问题都不一样,随意性很大,尽量准备然后靠运气吧。住址证明、银行流水和投资证明一般是必要的。汇丰是现场出卡,然后当场存款 100 HKD 即可。选择 HSBC 线上办理需要等待几天审核,结果不明确,不如柜台立刻可以知道结果。
不同 hsbc 网点的政策都不一样。有的只接待预约,有的也接待 walk-in,有的是有预约凭证,有的就只是口头预约。我这次是在尖东半岛中心店办的,可以 walk-in。
地铁站和银行网点都有免费 wifi,办理线上业务必须连本地 wifi。大陆手机卡开港澳漫游是办不了的。
香港海关入境小票还是建议保留,虽然大概率用不上,但是不排除仍然有一些柜员会要求出示。线上银行开户都需要微信移民局小程序上申请出入境记录的 pdf(这个 pdf 的生成时间要看运气,有的人入境后就能下载,有的人最晚要等到次日)。而你拿到这个 pdf 后再继续注册业务可能仍然需要香港 wifi。所以,按照目前的新政,最坏情况下,那些线上申请的银行需要连续两天都在港。
深圳有上百个自助的港澳通行证签注机,“深圳出入境”微信公众号可以查询签注机的位置,其中有不少是 24 小时开放的,带上身份证就可以自助办理香港签注。非深圳户籍无法办理个人旅游签注,但不用担心,办理团体签注就行,L 签和 G 签现在完全没区别,过关时没人过问。我一家三口拿着 L 团签走人工查验也没被问就直接过了。
深圳到香港的地铁基本每十几分钟就有一班车。建议你提前买好往返票,时间尽量晚,因为港深高铁可以改签四次,你出发前再临时改签到最近的车次即可。我这次是住深圳,每天往返,西九龙过两次海关的时间在 30 分钟左右,高铁单程 18 分钟。
香港现在支付宝普及率很高,地铁也能用支付宝或云闪付,事先准备的港币根本花不出去。考虑品质的话,餐饮感觉比上海便宜得多,100 来块就能吃到很好的食物。iPhone 用户可以在 Wallet 里开通八达通(Octopus),可以刷卡支付一切。
家属还不慎将手机遗失在太平山顶了,电话联系工作人员后次日帮忙送到山下车站,顺利找回。
祝各位开卡顺利。
以前介绍过 Arweave 是一个可以永久存储文件的区块链,我自己也在长期使用,比如我所有的博客文章和修改历史都会自动上传到 Arweave 永久存储。
上传到 Arweave 的文件都会得到一个 File ID。使用任意一个公开的 Arweave Gateway 都可以访问这个文件。我自己也写过一个很简单的网关工具
目前 Arweave 永久存储的费用可见(Bot 的收费会略微高出一点点): https://ar-fees.arweave.dev/
以前我还推荐过可以免费获得 Arweave 存储空间的 Akord,但是很可惜它不再支持 Arweave 了。为了自己使用方便,我在自己的 Telegram Bot 里增加了一个通过聊天自动上传文件到 Arweave 的命令,可以通过
因为上传文件需要费用,所以使用的话需要绑定在我的 Oneapi 上的 API KEY,如果你已经在我的 Oneapi 有余额,那么可以玩玩看。之后可能会增加更多的链上的支付方式。
上传到 Arweave 的文件都会得到一个 File ID。使用任意一个公开的 Arweave Gateway 都可以访问这个文件。我自己也写过一个很简单的网关工具
https://ario.laisky.com/<YOUR_ARWEAVE_FILE_ID>
。目前 Arweave 永久存储的费用可见(Bot 的收费会略微高出一点点): https://ar-fees.arweave.dev/
以前我还推荐过可以免费获得 Arweave 存储空间的 Akord,但是很可惜它不再支持 Arweave 了。为了自己使用方便,我在自己的 Telegram Bot 里增加了一个通过聊天自动上传文件到 Arweave 的命令,可以通过
/upload
来使用。因为上传文件需要费用,所以使用的话需要绑定在我的 Oneapi 上的 API KEY,如果你已经在我的 Oneapi 有余额,那么可以玩玩看。之后可能会增加更多的链上的支付方式。
2024 年 10 月,在总统选举前夕,特朗普(Trump)接受芝加哥经济俱乐部 (The Economic Club of Chicago) 的访谈,涉及了他所计划的新政的方方面面。主持人的风格还是挺针锋相对的,但是川普并不受影响,继续兜售他的政策,而且多次获得全场喝彩。
川普计划大幅提高关税来遏制进口,从而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带来经济繁荣和工作岗位。主持人提到这会导致数十万和外贸相关的人失业,但是川普并未回答。
川普还提到说自己欢迎移民,但是仅限合法移民,他认为非法移民带来了大量罪犯。主持人提到说这意味着将要驱逐 1100 万人。
主持人问他是否会承认选举的结果,川普回顾了 2021 年的国会山骚动,称自己与其无关,他当时已经交出权力返回了弗罗里达州的宅邸。
总的来说,川普的论点非常简单,鲜明,很有力的抓住了目前人们所切实关注的重点问题,并且致力于让生活重回正轨。而民主党显然已经深陷于自己的世界里走得太远,其核心利益和普通选民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芝加哥经济俱乐部也邀请了哈里斯,但是被她拒绝了。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川普计划大幅提高关税来遏制进口,从而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带来经济繁荣和工作岗位。主持人提到这会导致数十万和外贸相关的人失业,但是川普并未回答。
川普还提到说自己欢迎移民,但是仅限合法移民,他认为非法移民带来了大量罪犯。主持人提到说这意味着将要驱逐 1100 万人。
主持人问他是否会承认选举的结果,川普回顾了 2021 年的国会山骚动,称自己与其无关,他当时已经交出权力返回了弗罗里达州的宅邸。
总的来说,川普的论点非常简单,鲜明,很有力的抓住了目前人们所切实关注的重点问题,并且致力于让生活重回正轨。而民主党显然已经深陷于自己的世界里走得太远,其核心利益和普通选民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芝加哥经济俱乐部也邀请了哈里斯,但是被她拒绝了。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Russia's war in Ukraine: on Putin's front lines
来自伦敦的记者 Sean Langan 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式报道乌克兰战争,他通过克里姆林的授权,于 2022 年 10 月随着俄罗斯军队一起深入顿巴斯战区。期间正好是乌克兰发起举世瞩目的 Lyman 大反攻,Langan 也目睹了俄罗斯军队的溃退和混乱集结。
乌军一侧记者往往会记录到更多的宏大叙事,如民族主义、保家卫国等等。Langan 在俄军一侧的记录明显更贴近普通人的境遇。特别打动我的一幕是采访到了一位曾经在乌克兰军队服役过的现役俄军士兵,Langan 问他是否能解释这种“显然矛盾的状况”,而士兵只是无奈地说:我都无法向自己解释,但是我有家人要养活。
也有不少顿巴斯的居民表示,自己都有很多亲人居住在乌克兰,其中有不少还加入了乌军。对于顿巴斯人而言,这片土地从来就是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甚至鞑靼人和图瓦人混居的地方,自己对于乌克兰或俄罗斯并没有特别的感情,在两边都有熟悉的亲人。
这部纪录片从一线普通人的视角揭露了战争最真实的面目,战争无法带给人们真理,战争只是纯粹的破坏。普通人加入战争根本没有任何理想或大义,他们只是被无奈地卷了进去,然后和毫无仇怨的亲人们厮杀。
补充:普京挑起顿巴斯战争的原因,就在于 2014 年乌克兰人通过广场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傀儡亚努科维奇的政府。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来自伦敦的记者 Sean Langan 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式报道乌克兰战争,他通过克里姆林的授权,于 2022 年 10 月随着俄罗斯军队一起深入顿巴斯战区。期间正好是乌克兰发起举世瞩目的 Lyman 大反攻,Langan 也目睹了俄罗斯军队的溃退和混乱集结。
乌军一侧记者往往会记录到更多的宏大叙事,如民族主义、保家卫国等等。Langan 在俄军一侧的记录明显更贴近普通人的境遇。特别打动我的一幕是采访到了一位曾经在乌克兰军队服役过的现役俄军士兵,Langan 问他是否能解释这种“显然矛盾的状况”,而士兵只是无奈地说:我都无法向自己解释,但是我有家人要养活。
也有不少顿巴斯的居民表示,自己都有很多亲人居住在乌克兰,其中有不少还加入了乌军。对于顿巴斯人而言,这片土地从来就是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甚至鞑靼人和图瓦人混居的地方,自己对于乌克兰或俄罗斯并没有特别的感情,在两边都有熟悉的亲人。
这部纪录片从一线普通人的视角揭露了战争最真实的面目,战争无法带给人们真理,战争只是纯粹的破坏。普通人加入战争根本没有任何理想或大义,他们只是被无奈地卷了进去,然后和毫无仇怨的亲人们厮杀。
补充:普京挑起顿巴斯战争的原因,就在于 2014 年乌克兰人通过广场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傀儡亚努科维奇的政府。
- Youtube
- Summary by AI
《More is Different》这篇发表于 1972 年的论文,作者 Philip W. Anderson 于 197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篇论文也被称为是”凝聚态物理学的独立宣言“,文中指出了还原论在理解真实世界上的局限性,并指出,指导宏观物质构建起来的法则,和指导物质细分的基本法则(fundamental laws)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还提出,对称性破损(symmetry breaking)可能就是限制还原论无法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主要原因。对称性破损指的是,即使是具有完全对称性的微观粒子,以巨大的数量组成相对低能级宏观物体时,这个宏观物体会因为一些微小的扰动而丧失对称性,并表现出一些无法用还原论推导的宏观效应,作者称其为“尺度的改变引起了根本性的改变(Scale change causing fundamental change)”。你无法预测水会以哪一种晶体结构结冰,但是它总会以某种方式结冰。
有趣的是,这篇论文中具体例子也和之前我提到的《不同的宇宙》里几乎一致,作者指出有很多针对宏观物体的实验,不涉及新的还原论基础理论,但是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会产生显著的实验差异,并且催生出了很多全新的发明创造,包括且不限于原子弹、晶体管的制造等等。
文中还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还原论指导下的)物理学就是研究对称性的科学,每一种对称性都对应着一种守恒定律。
谢谢王博推荐的这篇论文也被称为是”凝聚态物理学的独立宣言“,文中指出了还原论在理解真实世界上的局限性,并指出,指导宏观物质构建起来的法则,和指导物质细分的基本法则(fundamental laws)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作者还提出,对称性破损(symmetry breaking)可能就是限制还原论无法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主要原因。对称性破损指的是,即使是具有完全对称性的微观粒子,以巨大的数量组成相对低能级宏观物体时,这个宏观物体会因为一些微小的扰动而丧失对称性,并表现出一些无法用还原论推导的宏观效应,作者称其为“尺度的改变引起了根本性的改变(Scale change causing fundamental change)”。你无法预测水会以哪一种晶体结构结冰,但是它总会以某种方式结冰。
有趣的是,这篇论文中具体例子也和之前我提到的《不同的宇宙》里几乎一致,作者指出有很多针对宏观物体的实验,不涉及新的还原论基础理论,但是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会产生显著的实验差异,并且催生出了很多全新的发明创造,包括且不限于原子弹、晶体管的制造等等。
文中还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还原论指导下的)物理学就是研究对称性的科学,每一种对称性都对应着一种守恒定律。
最近看了一部很有趣的动画,《奇巧出租车》(Odd Taxi)。
内容是略带奇幻风的现实悬疑剧,以出租车司机小早川的视角,讲诉一系列与各色乘客间的故事。情节充实,细节用心,是一部值得认真赏味的作品。 #anime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像这部作品这样的故事,可能只能用动画这种形式才能表达。类似的还有今敏的作品,很难想象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呈现。
结尾处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小早川因为难以区分人和动物,所以他一直无法确定家中的黑猫和电视上播放的失踪的黑猫是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最后他终于确认家里的真的只是一只猫时,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内容是略带奇幻风的现实悬疑剧,以出租车司机小早川的视角,讲诉一系列与各色乘客间的故事。情节充实,细节用心,是一部值得认真赏味的作品。 #anime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像这部作品这样的故事,可能只能用动画这种形式才能表达。类似的还有今敏的作品,很难想象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呈现。
结尾处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
读完《不同的宇宙》(A Different Universe),作者 Robert Laughlin 因研究量子霍尔效应于 1998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书用很有趣的视角介绍了一个新的物理视角。过去人们研究世界的理念受“还原论”(Reductionism)支配,认为只要不断分解,掌握最基础粒子的运动规律,就能理解世界。但实际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即使完全掌握了微观的规律,也无法自底向上地推导出宏观世界的规律。作者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冰块,即使你知道纯净的冰块是由水分子构成,但是冰可以有十几种不同的晶体结构,这些结构的产生无法通过对水分子的计算而得出,但是冰块就是冰块,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总会形成某一种晶体结构。
简而言之,作者认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从“还原论”到”涌现论“(emergence)的过度。从微观到宏观尺度上的变化,就如同时序尺度上的混沌系统。混沌系统会在时间尺度上放大初始微小扰动,而物理现象会在宏观尺度上放大微观的细小误差。
宇宙是无穷复杂的,只有宇宙本身能运算这个宇宙。人类在还原论指引下的对宇宙的求知,很可能只是奇迹般的昙花一现,可知论最终会让位于不可知论,理论的求索会被实验现象的涌现远远抛在后面。就如同近来大热的深度神经网络,没人知道它的原理,但是它能解决问题。 #book
next: https://t.me/laiskynotes/336
本书用很有趣的视角介绍了一个新的物理视角。过去人们研究世界的理念受“还原论”(Reductionism)支配,认为只要不断分解,掌握最基础粒子的运动规律,就能理解世界。但实际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即使完全掌握了微观的规律,也无法自底向上地推导出宏观世界的规律。作者举了一个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冰块,即使你知道纯净的冰块是由水分子构成,但是冰可以有十几种不同的晶体结构,这些结构的产生无法通过对水分子的计算而得出,但是冰块就是冰块,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总会形成某一种晶体结构。
简而言之,作者认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从“还原论”到”涌现论“(emergence)的过度。从微观到宏观尺度上的变化,就如同时序尺度上的混沌系统。混沌系统会在时间尺度上放大初始微小扰动,而物理现象会在宏观尺度上放大微观的细小误差。
宇宙是无穷复杂的,只有宇宙本身能运算这个宇宙。人类在还原论指引下的对宇宙的求知,很可能只是奇迹般的昙花一现,可知论最终会让位于不可知论,理论的求索会被实验现象的涌现远远抛在后面。就如同近来大热的深度神经网络,没人知道它的原理,但是它能解决问题。 #book
next: https://t.me/laiskynotes/336
《量子之谜——物理学遇到意识》(Quantum Enigma: Physics Encounters Consciousness)。
此书作者曾经和爱因斯坦共进晚餐,爱因斯坦问起作者对量子力学神秘现象的理解,但是作者那时候作为一名学生,只关心数学形式体系,爱因斯坦对此很失望,也没有再继续深入交流。后来作者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开始认真思考量子力学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形成了很多的独到见解。通过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到量子世界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其所揭示的世界的本质的演化。
经典物理长期被还原论所主导,即认为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但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颠覆了这种观念,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宏观物质的实在性、局域性和微观世界荡然无存。
量子之谜中最核心的谜团就是“意识”所起的作用。一个微观粒子在被观察前以物质波的形式存在,表现出波的特性(如干涉现象)。但是一旦被观测,它就会变成一个确定性的粒子。物质波不是粒子在某处的概率,而是被观察到在某处的概率,物质波就是粒子本身。冯诺依曼证明,在一个隔离的微观系统里,必须要有观察者(意识)的存在,这个系统的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这就使得意识成为微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book
prev: https://t.me/laiskynotes/330
>>>>>>>>>> 以下为笔者的脑洞 >>>>>>>>>>
读这书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微观系统一定要在足够低的温度和尽可能隔离的环境下,才会表现出量子特性。那么我突然想到,物理规律本身,也许不是从微观构建而来,而是从宏观向下涌现而出。处于互相交互的物质会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律,整个宇宙都处于互相的纠缠态之中,所以整个宇宙都表现出相同的物理规律。但是如果我们构建一个隔离系统,低温可以约等于认为是隔离了和外界的交互,那么这个被隔离的系统就无法在表现出相同的物理规律,我们要想观测到它,也就是要让它遵循我们的物理规律,就必须和它产生交互,这也就是“观测/意识”为什么是必须的,因为这就代表了物理规律本身。
这并不是人择原理,实际上没人也完全可以,意识的意义不在于意识本身,而在于意识诞生于这个物理规律下的宇宙,所以意识本身就是这个物理规律的一部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用物理学证明这一点,因为就如果哥德尔不完备性,一个自举的系统是无法同时具备完备性和相容性的。
此书作者曾经和爱因斯坦共进晚餐,爱因斯坦问起作者对量子力学神秘现象的理解,但是作者那时候作为一名学生,只关心数学形式体系,爱因斯坦对此很失望,也没有再继续深入交流。后来作者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开始认真思考量子力学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形成了很多的独到见解。通过阅读此书,可以了解到量子世界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其所揭示的世界的本质的演化。
经典物理长期被还原论所主导,即认为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解释宏观物质的性质。但是量子力学的出现颠覆了这种观念,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鸿沟,宏观物质的实在性、局域性和微观世界荡然无存。
量子之谜中最核心的谜团就是“意识”所起的作用。一个微观粒子在被观察前以物质波的形式存在,表现出波的特性(如干涉现象)。但是一旦被观测,它就会变成一个确定性的粒子。物质波不是粒子在某处的概率,而是被观察到在某处的概率,物质波就是粒子本身。冯诺依曼证明,在一个隔离的微观系统里,必须要有观察者(意识)的存在,这个系统的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这就使得意识成为微观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 #book
prev: https://t.me/laiskynotes/330
>>>>>>>>>> 以下为笔者的脑洞 >>>>>>>>>>
读这书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微观系统一定要在足够低的温度和尽可能隔离的环境下,才会表现出量子特性。那么我突然想到,物理规律本身,也许不是从微观构建而来,而是从宏观向下涌现而出。处于互相交互的物质会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律,整个宇宙都处于互相的纠缠态之中,所以整个宇宙都表现出相同的物理规律。但是如果我们构建一个隔离系统,低温可以约等于认为是隔离了和外界的交互,那么这个被隔离的系统就无法在表现出相同的物理规律,我们要想观测到它,也就是要让它遵循我们的物理规律,就必须和它产生交互,这也就是“观测/意识”为什么是必须的,因为这就代表了物理规律本身。
这并不是人择原理,实际上没人也完全可以,意识的意义不在于意识本身,而在于意识诞生于这个物理规律下的宇宙,所以意识本身就是这个物理规律的一部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用物理学证明这一点,因为就如果哥德尔不完备性,一个自举的系统是无法同时具备完备性和相容性的。